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投票选出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2-01-26160碧水蓝天仪器网

仪器网 焦点新闻】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正式在北京发布,详情如下:

01、我国shou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shou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工程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

02、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神舟十三号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位航天员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其间将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位及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来。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03、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在国际上shou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取得原创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9月24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04、我国团队凭打破“量子霸权”的超算应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

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涵盖了模拟所需的算法、并行化和系统架构。使用新一代神威chao级计算机,研究团队有效模拟了一个深度为10x10 (1+40+1)随机量子电路。与谷歌量子计算机“悬铃木”200秒完成百万0.2%保真度采样任务相比较,“顶点”需要一万年完成同等复杂度的模拟,该团队SWQSIM应用则可在304秒以内得到百万更高保真度的关联样本,在一星期内得到同样数量的无关联样本,一举打破其所宣称的“量子霸权”。

05、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zui高能量光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组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拍=千万亿)的伽马光子。

06、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

研究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初始熔融时并没有卷入富集钾、稀土元素、磷的“克里普物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富集“克里普物质”的特征,是由于岩浆后期经过大量矿物结晶固化后,残余部分富集而来。

07、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获得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旨在zui终培育出新型多倍体水稻作物,从而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并增加作物环境变化适应性。本项研究为未来应对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策略,开辟了全新的作物育种方向。相关研究成果2月4日发表于《细胞》。

08、我国研发成功-271℃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可满足大科学工程、航天工程、氦资源开发等国家zhan略高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09、植物到动物的功能基因转移首获证实

这是我国农业害虫研究领域在《细胞》杂志的首篇论文,揭示了昆虫如何利用水平转移基因来克服宿主的防御,为探索昆虫适应性进化规律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新一代靶标基因导向的烟粉虱田间精准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10、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稀土离子掺杂晶体研制出高性能的固态量子存储器,并在上述两条技术路线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一种基于吸收型存储器的多模式量子中继,并成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