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科院: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公示

2020-11-191530张大摄仪器仪表网

  【仪器仪表网 焦点新闻】据仪器设备网讯,中科院公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公示》(通用领域),共6个集体和1位个人获奖。详情如下:

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公示

  青藏高原碰撞隆升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该研究集体率先提出利用雅鲁藏布江碰撞周缘前陆盆地系统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科学途径,建立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新模式,揭示印度-欧亚大陆于~6500万年在中部首先碰撞,随后向两侧封闭,于~5000万年发生全面碰撞;重建了高原主要山脉从海底到世界屋脊的隆升过程,回答了高原隆升影响环境变化的过程和机制;提出并发展了深部探测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印度大陆沿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向北俯冲到高原之下的形态,促进了高原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地震活动-地表隆升等多层圈相互作用的研究;该研究集体成果为青藏高原研究赢得了国际学术地位,同时为我国青藏高原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该研究集体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提出了空间冷原子钟总体技术路线,突破了微重力环境下运行的冷原子钟物理系统、长期自主运行的冷原子制备与操控光学系统和冷原子钟超低噪声微波频率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克了冷原子钟空间应用的可靠性难题。基于上述突破与创新,研制了世界di一台在轨成功运行的空间冷原子钟,shou次在轨实现了激光冷却原子与冷原子钟长期闭环,深入研究了其中的物理规律,验证了冷原子钟在轨天稳达到10-16量级的能力。空间冷原子钟在轨运行近三年,性能稳定,圆满完成预定任务,使我国在天基冷原子传感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对未来基于冷原子技术的空间科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对量子物理及精密测量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

  丁洪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丁洪研究员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拓扑材料和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机理。在固体材料中外尔费米子实验发现、铁基超导体中超导拓扑表面态和马约拉纳零能模发现、铁基超导体的超导序参量测量、三重简并费米子实验发现中做出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开创性工作。“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文章入选美国物理学会系列期刊诞生125周年纪念论文集。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5年、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他在上海光源负责建成一条多项技术指标世界ling先的光束线站(“梦之线”),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衰老机制及调控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该研究集体围绕“衰老机制和调控”这一重要科学问题,通过建立灵长类衰老研究体系及多项创新性技术,揭示干细胞衰老、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调控机制,提出了具有国际引领效应的重大理论,开辟了衰老研究的新方向。基于此发展了多项衰老及相关疾病的药物、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新策略,为提升我国衰老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该研究集体面向国家防灾减灾、工程安全和“一带一路”等重大zhan略需求,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减灾应用全链条、贯通式研究,揭示特大山地灾害形成演化规律,构建了特大山地灾害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系统解决方案。研究成果系统服务重要城镇、世界自然遗产地、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工程、西部山区重要交通干线和油气管线防灾减灾,科学支撑川藏铁路规划选线和关键控制性节点风险防控,参与国内外30余次重特大地震、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灾害应急抢险,在国内、国际重大减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防灾减灾救灾“三个转变”国家方略,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同,形成了一支引领国际减灾发展方向的创新团队。

  循环流化床技术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该研究集体面向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循环流化床为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开创循环流化床煤氮定向转化和温和气化新路径,突破煤炭超低NOx燃烧、温和气化反应与大分子有机物耦合裂解、超大尺度炉膛流动和燃烧均匀性等重大系列关键技术,形成超低NOx排放燃煤工业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煤气炉、大型超高参数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等面向国民经济多个行业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在有重大需求的燃煤工业锅炉、煤制工业燃气与煤制合成氨、燃煤发电领域实现了技术示范与产业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了煤燃烧与煤气化技术发展新方向,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行业技术革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突出贡献。

  植物免疫分子机理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周俭民研究员领衔的植物免疫分子机理研究集体围绕着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国际影响,主要科技贡献包括:提出并验证了抗病蛋白的“诱饵模型”、分离鉴定到抗病蛋白复合物完整组分、发现植物抗病小体并阐释其形成和作用的分子机制,抗病小体的发现是植物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绘制植物细胞表面免疫受体识别病原、调控免疫反应的分子网络;系统破解了病原细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理,发现了全新的蛋白质修饰。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